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(名册)
新一轮项目评审在摩洛哥举行
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
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
第17届常会评审通过
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
(含发源于我县的铁观音制作技艺)
成功列入
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
截至目前,我国共有43个项目
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
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、名册
居世界第一
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是我国六大茶类中一项复杂、精湛、独特的制茶技艺,乌龙茶制作技艺(铁观音制作技艺)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明成化年间(1465—1487年),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“全发酵”和绿茶“不发酵”的制茶原理,创造出一套“半发酵”的独特制茶工艺,并根据季节、气候、鲜叶等不同情况,采用灵活“看青做青”和“看天做青”技术。
安溪乌龙茶(铁观音)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、初制、精制三个部分。一是采摘工艺。安溪乌龙茶(铁观音)一年可采4—5季,即春茶、夏茶、暑茶、秋茶和冬片。其采摘工艺一般以人工手采,采摘标准以嫩梢芽叶形成驻芽时,采下驻芽二三叶。二是初制工艺。安溪乌龙茶(铁观音)初制工艺流程有10道工序:晒青→凉青→摇青→炒青→揉捻→初烘→包揉→复烘→复包揉→烘干。三是精制工艺:安溪乌龙茶(铁观音)精制工艺流程有6道工序:筛分→拣剔→拼堆→烘焙→摊凉→包装。
采青
茶青采摘以晴天为好,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制的茶叶品质较佳。采摘“三叶一心半开面”的茶青为制作铁观音的优质原料。
晒青
晴天时利用柔和的太阳光照,阴天或多云天气利用自然吹风,使鲜叶适度散失部分水分,叶质变为柔软,为做青创造好的基础条件。
凉青
取晒青后的鲜叶1-1.5公斤置于竹笳篱中,翻松后薄凉于青架上,使鲜叶中各部位水分重新分布均匀,散发叶间热量。晾青时间1小时左右。
摇青
十大工序里最难、最核心的工序是做青(摇青、晾青),摇(摊)青也是铁观音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,需要“看天做青、看青做青”,既要密切感知茶青颜色、香气、柔韧度的变化,又要细致感受气温、湿度变化,两者综合来调整摇青的力度、次数、时间。
每次摇(摊)青过程,包括“摇”和“凉”两部分,历经4~5次反复的“摇动“和“静摊”相间过程,前后历经漫长的十几个小时,多次交替进行,茶青在外力作用下,形成“绿叶红镶边”的奇特现象,形成铁观音独特的色、香、韵。
炒青
炒青,也叫杀青,是一道转折工序,掌握“适当温度,投青适量,翻炒均匀,焖炒为主,扬炒配合,快速短时”的原则,根据不同的做青情况掌握杀青的时间和温度。
揉捻
揉捻是铁观音初制的造型工序。杀青后的茶叶用揉捻机挤压出茶汁,初步揉卷成条,为塑形打好基础。
初烘
蒸发部分水分,浓缩茶汁,凝固于茶条表面,增加茶条的可塑性,便于包揉成型。
包揉
包揉是铁观音的独特工序和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,它运用“揉、搓、压、抓”等技术,揉出茶汁,塑造茶条紧结、卷曲、圆实的外形。
复烘
复烘俗称“游焙”,主要是散发部分水分,并快速提高叶温,改善理化可塑性,进一步为复包揉创造条件。复烘应“快速、适温”,控制茶胚适当含水量,防止失水过多,造成“干揉”,产生过多的碎茶粉末。
复包揉
复包揉进一步塑造茶叶外形,多次进行,一直揉至外形紧结、圆实,呈“蜻蜓头”、“海蛎干形”。复包揉后,扎紧布巾巾口,搁置一段时间,把已塑成的外形固定下来。
烘干
烘干是铁观音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,进一步去掉多余的水分,达到干燥,以便贮藏。同时增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,进一步使铁观音茶形成特有的色、香、味、形。
独特的气候环境,“天、地、人、种”完美结合的生产制作体系,让安溪铁观音成为乌龙茶中的极品,天然馥郁兰花香,滋味醇厚甘鲜,回甘悠久,具有独特的“观音韵”,茶香高而持久,“七泡有余香”,独一无二的高贵品质为世界茶人所喜爱。
来源:央视新w客户端,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